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新常态经济下流通产业发展趋势研究(2)

时间:2015-01-08 10:42 点击:
(一)以联动融合作为新优势,加大流通产业发展力度 流通产业是生产性服务行业当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05年首次提出加快流通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动融合发展之后

  (一)以联动融合作为新优势,加大流通产业发展力度

  流通产业是生产性服务行业当中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于2005年首次提出加快流通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动融合发展之后,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也推动了流通产业与制造业的发展。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又于2014年再次提出必须大力推动制造业与第三方物流的联动融合发展,流通产业最大的需求仍然是产业物流,同时,在未来“十三五”规划的流动产业升级过程中,产业物流也势必将成为最具潜力的发展领域。当然在现阶段,我国商贸行业的经营模式正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制造业也在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在此背景影响之下,我国的流通产业将通过建立新型的产业联动,以达到融合战略合作的目的,才能将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对服务流程进行深入优化,以期不断提升服务效率,打造出一体化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深化与产业物流的联动融合发展,形成流通产业联动融合的新常态优势。

  (二)将区域物流作为新优势,促进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陆续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各地区的区域经济规划,和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等各跨区域的协同发展,加速了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速度,推动了跨区域大流通、大交通的发展,我国正在尽最大努力,争取逐渐形成更多的新区域经济增长极。这种多方式联运的跨区域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因此,流通企业应不断加强区域物流的网点布局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以确保各区域经济能够协同发展。而且随着我国流通企业的快速发展,跨境电商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我国流通企业的物流网络已经逐渐进入国际化进程,并快速向国际延伸,这也使我国的物流发展成为了流通产业中新的增长点。

  (三)将兼并重组作为新优势,培育出领先的流通企业

  从我国当前的流通市场情况来看,流通市场还是比较分散,缺乏集中度。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流通市场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兼并和重组的工作,处于持续升温的状态。因此,为了不断将流通企业兼并重组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我国于2014年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得到了持续良好的发展,所以,在可见的未来几年,我国流通市场的兼并重组工作将会不断持续升温,成为新的发展优势。而我国流通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更加有利于形成一批领先的流通企业集团,以促进企业迅速增强实力,不断壮大规模,希望打造出流通市场规模化的新常态优势。

  (四)将整合平台作为新优势,逐步进行流通网络完善

  “十二五”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流通基础网络,之前在发展过程中制约流通产业发展的储能问题和运力问题也逐渐得到一定的缓解,从而为通过平台对分散的流通资源进行整合,为“十三五”规划实现发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十三五”发展中,针对传统上比较分散的领域,将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全面铺开整合。

  (五)将城市配送作为新优势,不断加强民生流通发展

  在扩大内需的过程中,民生流通一直是社会和相关政府部门特别关注的焦点,论文格式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撑。现阶段,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配送中存在的短板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但同时也成为了流通产业未来发展的新契机。因此,流通企业应该充分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将流通中的微循环打通,开拓农村城镇物流和城市社区物流,建立并不断完善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实现规范有序、高效便捷的城市配送服务,努力打造出具有个性化的城市配送新常态优势。

  (六)以科技进步作为新优势,推动流通产业创新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科技研发正处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也正处于新技术革命的战略机遇时期,并且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出现了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将来通过机器来代替人力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我国的流通产业应积极地对技术进行改造,对设备进行升级,并不断提升流通自动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使单位产出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使流通服务模式得到不断创新。

  流通产业进入新常态经济的政策研究内容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